找到相关内容58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游戏三昧:禅的美学情调

    在移情或经验中,审美者没有物是物,我是我的分别意识,而是感到物我浑一,物我双忘。这种双忘感受或境界是美的关键,那是一种无我,在美学上层次最高。王国维在其《人间词话》中即提到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句,以为表达物我浑一的无我(采菊者是我,南山是物)的典范,因而表现最高的美感。 依据克罗齐及其学派的说法,美感经验发生于审主体与审美对象所成的一种浑一的关系中。在这关系中,审美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1145621.html
  • 儒佛双修 声色兼美-谢灵运诗心与诗艺简论(2)

    ,亦必邻于理想故也。有有我,有无我……有我,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色彩。无我,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。   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外境、观照和诗歌艺术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。用...五根所取五种客观对,亦为五识所缘五种境界,即色境、声境、香境、味境、触境等五。也就是指人类能看到、听到、嗅到、尝到和感触到的外部境界,其实就是自然界),且各有一定名数。既然重视对现象界(包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49545.html
  • 意境内涵的文化学阐释

    无物,又无我。但在艺术中,却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。陈来先生说,庄子、陶渊明体现了无我。[15]蔡报文先生也说:“‘无我’就是‘庄学意境’。”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,故不举例。总之,陶渊明、李白等人...作为宇宙人生的文化范畴看过。近年,陈来先生在《有无》(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)一书中,也将“有我”(儒家)与“无我”(佛老)作为中国文化的两个基本的范畴。参见该书第5页。  [2]宗白华:...

    古 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161309.html
  • 大净土论——《西归直指》导读

    无寿者相,他必须完全忘我地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。即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他必须完全彻底地克己奉公,以小我入大我,最后达到无我。他学佛绝对不是请佛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,或者企求下世...恒河沙数诸佛都有自己的净土,那么诸佛的净土也无量无边。   然而,大净土并不只是这些内容。大净土横贯古今,连接十方,无边无际,无人无我。这样讲起来也许太虚玄了一点。具体一点讲,大净土即在我们心中。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6.html
  • 佛学与哲理、禅趣诗刍议

    了唐代追求浑然天真的气象,宋人主深邃悠远的意趣的不同的审美趣味.然而.无论是写“有我”.表现自己对天理的了悟,还是造“无我”,传达自己与大道化而为一的超脱,由于都是尽象以立意,借象以传趣,较之...外物看轻,才不违背自然理的领悟.这实际上是佛家去除物累,空心明性的修行道.与陶潜不同.谢灵运虽然企图在山水自然中寻求自我解脱.却未能使自己的心境融入目然之中、获得心与的和谐统一他走的也不是魏晋南北...

    何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2354488.html
  • “我”与“无我

    慨念,只能是一种善境界,唯有打破淫与不淫、移与不移、屈与不屈的相对,才能真正的不被境转,才能达到无我。所以,我们平时认为的我并不是“真我”,那么,什么才是“真我”呢?如来世尊为了教诲世人,也就...“我”与“无我”  要知道什么是“无我”? 为什么“无我”? 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的必须是“什么是我?”关于“我”的定义,早在释迦牟尼现世之前就已形成,当时的“我”泛指独立的永远存在的主体,此主体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566751.html
  • 王安石与高僧真净克文

    书湖阳先生壁》之一   金陵除迹老莓苔。南北游人自往来。   最忆春风石城坞,家家桃杏过墙开。   ——《金陵》   流露出山林别趣、物我俱泯的特色,含括了旷远宁静的“无我”,平淡如烟的色调,富含禅意...关键词]佛教高僧;王安石;真净克文   翻阅一下中国十一世纪杰出政治家、思想家、经学家、文学家王安石的文集。就会很容易地发现,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诗文以及包含佛禅思想的作品非常多。可见佛教对王安石的...

    刘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270510.html
  • 禅宗“顿悟”说与中国古代美学嬗变

    这股强劲的写意思潮影响下,后期艺术的代表——宋词,也一反前期唐诗追求“无我”的惯例,变得“多有我”了(注:王国维:《人间词话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,第191页,第193页。)。这种偏重...晚唐是一个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。在这期间,无论是艺术思维、艺术创造,还是审美指向,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,而这一时期,也恰好是禅宗佛学正式形成时,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。当然时间上的一致还不能...

    杜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848856.html
  • 王维“闲”“空”意趣的禅学再确认

    什么对松菊如此钟情呢?原因是“芳菊开林耀,青松冠岩列。怀此贞秀姿,卓为霜下杰”。[2](《和郭主簿二首》)这当然是陶渊明的人格象征和情感寄托。因此,尽管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以陶诗为“无我”的典型...“空病空”,即佛经所云“空病亦空”之义,鸠摩罗什注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上明无我无法,而未遣空,未遣空,则空为累,累则是病。”王维精通佛理,并在自然和社会中实践佛理,他在政治上亦官亦隐,得仕隐性,在观赏...

    傅绍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1156853.html
  • 从佛教人间化及其哲学 基础看和谐社会的构建

    真正的菩萨行者必须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他必须完全忘我地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。即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他必须完全彻底地克己奉公,以小我人大我,最后达到无我。他学佛...修“禅定”的境界各有不同。佛教所修的“禅定”就是正定,魔鬼所修的“禅定”就是邪定。正邪分,就在于是否“有我”,还是“无我”。“有我”所得来的“禅定”,必然危害无数众生,因为其“禅定”的目的是自私引起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5660278.html